90后的尹喜龙,初踏项目驻地,并不像大多数年轻人般忐忑不安。生性内向的他,在工地面前,竟表现出些许的欣喜,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从那一刻起,他便决定潜心学习施工技能,让自己变成“能人”。
梅花香自“苦热”来
地处陕渝交界处的平镇项目所在驻地的新绿来的早了些。但相比满山新绿的芬芳,他更喜欢凌寒开放的梅花香。
27岁的尹喜龙在背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他说,这句话与华邦“厚基立本”的文化品格不谋而合。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必须经过“苦”的历练,才能稳扎稳打地前进。
自2018年3月起,尹喜龙便驻守在平镇项目一工区拌合站。项目条件艰苦,夏天一来,他必须每天用电褥子烤干潮湿的被子与床单。当问及为何要住在这样湿热的环境里,他说:“由于一工区离项目部驻地较远,每天都会在路途上耽误好多时间,搬到这里可以节约出更多时间,能更快更及时地解决施工现场的技术问题和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有时赶施工进度,施工现场没有固定的工作作息,他总是随时待命在工地,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地查资料、看规范,或者向老师傅、领导请教,直到学懂为止。年轻的尹喜龙在“苦热”中坚守岗位,努力工作,这份执着不得不让人佩服。
只有奔跑 才能更靠近梦想
很多同事,称呼尹喜龙为“影子”,影子的日常是从奔跑开始。因为职责所在,他每天需往返于几个施工工地之间,时间紧了就加快步伐跑两步。于是,脚底总是黏着厚厚的一层泥土,繁忙的一天,止于脚疼腿抖。
身为技术员的他,最常见到的是他在施工现场指导同事工作。最常听到的,是他与项目同事们讨论技术难点,力争用最安全、简单、高效的方法来完成施工。因为他坚信“华邦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只有奔跑,才能更加靠近梦想。”
“我亲身参与这里每座桥梁、每段路基的防护等各个工序的施工,也亲眼见证了它们的诞生。终有一天,我会走在自己修建的道路上,我想那时一定激动万分。”言语间,他身上流露出的是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与身为一名华邦路桥人的骄傲。
人之所以能 是相信能
工作中的能动性是从点滴的穿透力开始的。尹喜龙说,来到华邦,他深切地感受到每个华邦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干一行,爱一行,主动承担责任,自觉履行义务。作为华邦新人,这也正是他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